4月19日舉行的上海國際車展,和前幾屆相比,風貌已經完全不一樣??萍荚诩铀俣雀淖兪澜纾苍诩铀俣雀淖兤?。
整個車展的核心,無論是產品還是車企戰(zhàn)略,都圍繞四個層面展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這種趨勢是既定的,車企推進無外乎速度快慢、誰先誰后的排序問題,而不是有沒有上升為戰(zhàn)略問題。
不過,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采訪來看,這四個趨勢里面,電動化還是目前的核心:一是電動化決定了車本身,是基礎性平臺。車的第一功能,駕乘功能或者代步功能,取決于車本身;二是電動化更急迫,取代傳統(tǒng)燃油車已經在更快逼近。而其他趨勢,只是補充。
網聯化不可能完全把汽車變成其他形式,而只是給駕乘人員更好的體驗;智能駕駛理論上也是一樣,而且到來的時間更加長;共享汽車更可能是一個社會層面的事物,可能深刻影響汽車行業(yè),但并非產品核心。
整合資源進入深水區(qū)
《21世紀經濟報道》(下稱《21世紀》):對于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fā)展,有什么新的模式或者做法,去占領市場?
袁小林:我覺得電氣化是大家比較大的共識,是未來一個方向,在美國也好,歐洲也好,和中國也一樣,每個市場需求不一樣,這也是自然的結果,中國市場要很快的發(fā)展,中國政府也有各種各樣的支持政策,我想中國的消費者也越來越注重環(huán)保,并且對新鮮事物也是擁抱的,我覺得中國會有很多機會。
海茲曼:我們現在和江淮的合作已經談到了很深入的階段,我至少每個月一次要參加和江淮領導共同進行的項目指導委員會會議,來決定下一步的合作。我們現在面臨共同的挑戰(zhàn)是,如何盡快在明年推出我們和江淮第一款合作的純電動車型。
谷碩:東風日產已經有自己電動車的戰(zhàn)略,所以在不遠的將來東風日產也會推出自己的電動車產品。另外在涉及到新能源車上面,我們的樓蘭上面搭載了有混動技術。
從日產全球來講,它在電動車領域也是屬于領導者的地位,每年銷售大量的純電動車型。在有這么充沛的技術儲備下,不久我們將為中國市場上帶來電動車產品。
康思遠:我們很早就專門打造了一個團隊,專門負責電動出行以及純電動方面的研發(fā)。i3和i8的開發(fā)就是基于這些團隊的工作。在中國,我們是提供電動出行生活方式范圍最廣,產品種類最多的市場。我們推出了i3和其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下面展出就有五款車,不同的配置。寧德時代跟寶馬合作之后完成了核心電池技術的產業(yè)鏈。
《21世紀》:新能源汽車一直有多種路線,現在市場化趨勢也比較明確,如何看待這些路線的分歧?
馮興亞:在技術升級方面,廣汽研究院在新的產品技術升級上做了很多工作。第二是在產品升級,產品升級除了傳統(tǒng)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車,還有自動駕駛。我們在展臺上有一款人工智能車,目前有38個功能,38個功能都可以通過人工和車的語言對話過程當中來完成。
另外一個就是產業(yè)升級,我們在4月份還會有新能源整車制造,共享平臺為核心的新舉措發(fā)布。另外廣汽前幾年就在做從傳統(tǒng)制造企業(yè)到整個產業(yè)鏈,到出行服務提供商的轉移。
八鄉(xiāng)隆弘:關于電動化,本田在電動化追求的極致水平是打造二氧化碳排放為零的社會。我們計劃在2030年的時候,搭載電動技術的汽車銷量要占據整體銷量三分之二,這些車型包含了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還包括零排放的純電動車,也就是占比65%。
其中15%是零排放的汽車,另外50%是由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兩部分構成。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分別是電機、電池和電控系統(tǒng)。特別是插電式混動,它除了有電機的支撐,還有與發(fā)動機的統(tǒng)一控制,這樣就需要非常復雜的技術支撐。在做好了這些技術支撐,夯實了技術基礎的前提下,我們會繼續(xù)進行純電動車和燃料汽車的研發(fā)。
魏建軍:現在新能源汽車是補貼下的發(fā)展。要等到補貼退坡之后,才能看到這個產業(yè)是否成熟。所以說要想發(fā)展新能源,還要依靠更多的利好政策。
從理論上,不管是轎車還是SUV,大車最好還是適合插電混合式,更小的車用純電動式。但是理論并不代表市場,目前長城的路線就是大車做插混,小車做純電。純電的SUV,將來可能像WEY一樣,單獨建一個品牌的可能性比較大。
傳統(tǒng)車企攻防電動車市場
《21世紀》:未來新創(chuàng)企業(yè)的產品上市之后會面臨同類產品之間激烈的競爭嗎?對新能源車的市場如何預期?
劉衛(wèi)東:圍繞下一步的發(fā)展,東風的“583”新能源戰(zhàn)略目前正在實施。東風也曾經猶豫是否應該成立新能源公司,但是目前看到國家政策要求各個主體都要做新能源,因此不是成立新能源公司就能滿足要求,并且隨著新能源積分管理辦法的實施,還有比例方面的要求。東風無論是自主品牌,商用車還是乘用車,還是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上市時間集中在2018年,東風規(guī)劃的30萬輛也是圍繞這個時間點去推。
海茲曼:
2020年大眾新能源車銷量要達到4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銷售量達到150萬輛。新能源車的布局,首先從插電式混合車型開始,奧迪A6
插電式混合車型,之后還有途昂、途觀等車型上市。
下一階段將是在我們MQB平臺上推出的純電動汽車,行駛里程可以達到300公里。在之后階段,我們將引入大眾汽車集團專門為純電動車所開發(fā)MEB平臺,MEB平臺上的車型,行駛里程可以達到600公里。中國是我們生產MEB車型的重點,我們也會向現有兩個合資企業(yè)引入MEB,按照目前計劃,MEB平臺上純電動車型應該在2020年底實現國產。